
用行动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献策出力
2022-03-22 09:25 来源: 广西新闻网 编辑:王敏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4日就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再次公开征求意见。根据征求意见稿,条例的制定旨在营造健康、文明、有序的网络环境,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,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;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、加强网络信息内容规范、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防治等。(3月14日 新华网)
在互联网不断渗透的信息化浪潮下,未成年人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“原住民”。据《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显示,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.83亿,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.9%,比2019年提升1.8个百分点,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(70.4%)。如此大的体量背后,未成年人的上网问题日益凸显,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现实且必要。
由于网络本身就有开放性、虚拟性、匿名性等特点,加之未成年人自身社会经验、认知判断等又不成熟,各种网络问题频发。今年全国两会上,代表委员们纷纷聚焦于此并提出不少建议。比如针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提出“强制人脸识别登录”,再比如针对频发的巨额打赏事件建议“关闭平台打赏功能”等等。
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仅仅是代表委员们的事,更是全网的事,此次国家网信办面向全网公开征求意见就是最好的例证。毫无疑问,站在国家层面出台的保护条例,势必成为整个领域工作的基本遵循,以及群策群力的科学决策。想要真正实现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,需要发起全网“总动员”。让大家广泛参与其中,既提高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认识,又看到了相关问题的多面性、吸纳了“金点子”。
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想要落地见效,在全网参与的同时更要用尽全力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个多方参与、齐抓共管的过程,依赖于法律规范、行政监管、行业自律、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体制,这就需要压实多方责任主体的相关责任来确保最大、最好的社会效果。从触网管理、监护介入、观念培养、素养提升等多个环节入手,国家、社会、学校、家长携手,形成全方位、立体化的网络“保护网”。
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不是说说而已,身为新时代网民,我们就算不是决策者,但可以用自觉行动献策出力。不随意为未成年人提供身份验证,对网络直播中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及时举报,合理制止未成年人非理性网络消费,不传播不良网络音视频,自觉抵制“饭圈”乱象。人人争做好网民,就是对未成年人上网最好的言传身教。(作者 孟伟)